昨天一則“我和微信的故事”,“微信第一個好友是誰”的瘋傳,隨著一份“這個網(wǎng)址千萬不要進,馬上把支付寶的錢轉出去,已經(jīng)有人被盜”的謠言催生到高潮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因為這則盜號謠言,昨晚有上百萬人選擇從微信提現(xiàn),解綁銀行卡,隨著支撐這部分業(yè)務的服務器不堪重負,處于癱瘓狀態(tài),更多的人開始動搖“是不是真的被盜了”。
我們不知道其他時間的微信提現(xiàn)數(shù)據(jù)是多少,但昨日解綁銀行卡數(shù)據(jù)、以及服務器癱瘓的狀況,也足以向我們證明了一種社交信息快餐化的最大副作用:人多、熱點快理智不穩(wěn)定的局面常常會出現(xiàn)。
隨后,有人問上了知乎、找來了技術大拿,出動了警方力量,驚動了騰訊官方,我們得出了什么?
第一,這鏈接非常安全、沒有病毒;第二,這鏈接其實是騰訊官方的;第三,這是一次為了微信年度大會“微信公開課Pro”做的小插曲互動,為了紀念2015年做的一次內(nèi)測而已,也正因為是內(nèi)測階段,所以才會打開地異常緩慢。
總之,一切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,這鏈接無毒,大家放心享用。
支付寶與微信之間隔著那么遙遠的距離,還是中槍了。
不過,當個別人首先冷靜下來,開始思索此次“案件”的主要有力方、受害方之后,卻得出了另一個結論:這就是微信玩的一次成功的營銷吧。
為了“微信公開課Pro”的“吸睛”,先給出趣味玩法,再拋出一個玩法有毒,大家謹慎的“炸彈”,隨后借助這個大拿快出的互聯(lián)網(wǎng)功能自動解答,官方再給出一個正式公告,把本來只是有趣的玩法推向一個熱點與爆款的新路上去。
顯而易見,贏家,是微信。
我們能得到的“教訓”、經(jīng)驗是:只是打開一個鏈接,我的各種私人信息是不會隨隨便便被人竊取的;遇事先不用慌張,等等大拿與官方;當一個人的恐慌,變成一群人的恐慌,我們?nèi)绻麜茫湍苷梢粓龀晒Φ臓I銷。
贏家身上,其實也受了點傷,那就是,雖然這次朋友圈的熱潮都是用戶自發(fā)分享出去的,但是前任、現(xiàn)任、后任什么的,真的是一不小心就鬧成了人仰馬翻,得不償失啊,這無形中的傷害,難道微信要說,我只是工具,只是一把菜刀,但是錯誤并不在我么?
好了,回到我們的爆款、營銷上來,要憑借一次“惡作劇”成功的將一次活動、一篇文章、一個產(chǎn)品……等等等等,做成爆款,首先,你需要活動、產(chǎn)品本身的趣味性,且擁有快速擴大、層層傳播的環(huán)境;其次,你需要令人“恐慌”的吸睛導火索;最后,你必須能有扭轉乾坤的把握。
昆山網(wǎng)站建設作為用戶自己,大家基本只要看好錢包,冷靜等官方消息也就罷了。